2009-05-15

另一種外衣,BRAND


關於品牌,眾生皆有自己的一套道理。

汝等所云為何? 何以為何?


品牌精神是你所追尋的皈依,抑或享受著藉由品牌而達到的展示?在追尋的意義之下,物品的價值被雙重的異化:一者,使用價值過度到交換價值的轉變;再者,使用價值形塑著再現的表象價值。對追隨者而言,品牌帶給人們的不只是功能性,亦有其附加價值在。P. Kotler以為:品牌,就 是一個名字、名詞、符號或設計,或是以上之總和,其目的在於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別於其他 競爭者。個體運用著品牌(也被品牌使用著),亦是一種將自身與大眾社會隔離出界線的追求; 在P . Boudieau所謂的品味之下,這一道道個界線正是將傳統社會結構中的階級形塑複製於物品使 用層面。

在個體尋求品牌的加註時,即是一種歸屬感知的擁抱。是一種紋身,在這類的氛圍裡面,我 們找尋著自己所欲渴望的安全感,藉此,我們展現著個體”品味”亦也追求生命的模式。
或許可以稱之為一種迷信,媒介給我們迷湯,灌下去的卻是自己。徜徉其中,我們認為歐洲 車是堅固的、我們認為日本製造品質保證、我們認為美國充斥著文化工業、我們認為MIC產品黑 到發亮。於是乎,我們逐漸活在由各式手法框架住的世界之中,以外的,我們看不見也不願看見。

真實,總是殘酷與無奈的。





「不然能怎麼辦?」如是說
「是阿,能怎麼辦。」詠嘆調